賈不妙(特約評論人) 新當局上路已月余,但施政屢屢出包,最大的紕漏當屬7月1日的臺海軍飛彈誤射事件;除此之外,新當局最大的問題仍舊是 “人事”,日前兩項人事任命案便可看出當局用人的失當。 臺灣夏季用電常處于緊張狀態,為了有效供電,行政院長林全6月5日一席“考慮重啟核一廠一號機”的談話,立即引爆民進黨內強力反彈,高分貝向林全開炮,因為這有違蔡英文競選政見──2025非核家園,如今林全卻因臺電威脅電力備載容量不足而棄守非核政見,豈非自己打臉自己,徒讓在野的國民黨看笑話。 時隔三周,6月23日,“行政院”宣布一項人事異動消息,原“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”施克和,改任機要顧問兼“院長辦公室主任”,由民進黨“立法院”黨團總召柯建銘辦公室主任何佩珊接任“政務副秘書長”!靶姓骸闭f,施的異動是為了襄助行政院秘書長陳美伶處理幕僚事務。 這項人事消息并未在臺北政壇掀起熱議,但據內幕消息人士指出,施克和被拔官改調機要職就是他獻計 “重啟核一廠一號機”,導致林全挨轟,慘遭民進黨“立委”圍剿,“行政院”原能會主委謝曉星也憂慮重啟核電有核安疑慮。經過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討論,最后達成四項共識,等于宣告核一廠一號機重啟計劃胎死腹中。 施克和獻計的消息若無誤,等于是他為全“內閣”捅了個大蜂窩,調動他的職務也屬合理。只不過施在“政院副秘書長”任內僅短短一個月就去職,其背后隱含著英系人馬與民進黨“立法院”黨團溝通不良,甚至有干綱獨斷的自大陋習。 臺媒報導,施克和在小英當黨主席時,進入民進黨政策會擔任副研究員,負責政策草案研擬,同時也居間協調民進黨縣市長平臺。報導說,施克和政策底子深,加以個性謹慎、耐磨耐操,情緒管理佳,成為蔡英文相當倚重的政策幕僚。施也是小英在倫敦政經學院(LSE)的學弟?梢妰扇说年P系相當深厚。 英系捅漏子,卻找“立法院”黨團總召柯建銘的愛將何佩珊救火(知道如何與“立法院”協商的訣竅),不就應證了先前臺媒報導,國民黨“立委”王金平與柯建銘在“立院”經常攜手穿梭于各種協商場合;王、柯手牽手熱熱鬧鬧地喬事,卻讓堅持中立的“立院院長”蘇嘉全晾在一邊,反倒是被邊緣化?別忘了,當初堅持“立院議長”角色中立化的,正是蔡英文。她認為這是改革的一部分,豈知這么快就自食苦果! 另一項人事案看似平淡無奇,正好反映蔡英文不知審時度局,展現新當局愛才惜才的氣度,與拉攏人心的謀略。臺媒報導,外事主管部門高層官員證實,作為與美國在臺協會(AIT)對等機構的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的主委,將由臺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出任,據了解,這項任命是為了提高“內閣”中的女性官員的比例。 報導直接挑明說,陶儀芬的任命主要是基于政治考慮。因為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原有意將北協主委一職,交給原任駐美副代表的洪慧珠擔任,洪也是女性,但最終這項任命仍由與外事毫無淵源的陶儀芬出任。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早已過了階段性任務時期,是外事主管部門的冷衙門,主委也是個閑缺,盡管如此,先后擔任北協主委的李大維與張小月,在這次政黨輪替后,咸魚翻身,這給一向嚴守期別與官僚階層嚴謹的外事人員,有了寄望的作用,日后若進入北協,也不會有被打入冷宮的欷吁,反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期待,因為有李、張兩人的先例。 公務員在科層制中,無疑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往高階爬,如今卻從外面空降一位學者,等于阻斷人員晉升官階之路,大大不利科層之間的流動,尤其是新當局大搞年金改革,揮刀砍向軍公教,搞得公務體系內人心惶惶之際,更應該保持升官的管道暢通,這就說明蔡英文沒有從大局去體察公務員懷揣著人往高處爬的心態。此為斲傷新當局公信力之一也。 報導又說,陶儀芬與蔡英文的文膽姚人多是親密戰友,她經常撰文批判時政。這意味著朝廷有人好辦事,如此豈非變相鼓勵公務員積極鉆營與綠營新貴的關系,以利日后升官。 蔡英文忘了前任馬英九就是愛任用博士及學者當“閣員”,才導致政績不佳,失去政權,如今蔡英文卻犯了過去譏笑“馬英九總愛在鏡子里找人”的錯誤,最重要的是,她痛失一次收攬公務員人心的機會。此為斲傷新當局公信力之二也。 由上述可知,新當局內英系人馬政治敏銳度不足、判斷力薄弱,易為“內閣”無端放火,反而需求助其他派系來救火;另一方面,新當局用人唯親,拿增加女性“閣員”比例當借口來自肥,則是輕蔑公務員,無益于人心的安定,如此用人之道,絕對是新當局施政的隱憂。(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 華夏經緯網特約評論人)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
責任編輯:黃楊 |